
中国日报网长沙11月3日电 今天上午,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主题为“湘西州第十四次年度规划表”系列专题会议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“十四五”期间,湘西州交出了“主动担当、经济有活力、民生温馨、生态扎实”的精彩答卷。
会议现场。付聪 摄
五年来,湘西州锚定民族团结主线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深化“三个离不开”、“四个共性”、“五个同一”教育。 2023年,湘西州再次荣获“全国民族团结发展示范州”称号;还成功获批举办2027年第十三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,这成为我国首次举办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。活动深入少数民族自治州,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融合、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。
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。 2020年至2024年,国家GDP由725.1亿元增长到855.9亿元;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.81万元增加到3.55万元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工业项目投资占固定投资的比重由32.6%提高到47.8%。生态文化旅游蓬勃发展,旅游人数从4206.2万人次增加到6204.2万人次,旅游支出从388.8亿元增加到691.3亿元;特色农业产业面积突破400万公顷,建成国家优质富硒猕猴桃、茶叶等基地。
乡村振兴紧密相连、不忘初心我的意图。严格落实“四不”,牵头设立防止返贫专项帮扶保障基金,推进10个乡村振兴区建设。其中,2024年石本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.8万元,带动周边7个村人均收入达到1.7万元。还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四批“最佳旅游乡村”。
绿色发展有着鲜明的背景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%以上,国家和省控断面水质、饮用水源水质、安全建设用地利用率达到100%,周边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。 2021年至2024年,单位GDP能耗下降15.7%,提前实现省目标。凤凰县已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花垣县成为全省“湘林碳票”应用试点区。
对外开放水平跃升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立体交通对接网络,已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往来。今年前三季度外贸增速全省最高,氮化锰、微球形铝粉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%、23%。湘西边境城市机场开通两年内已开通7条航线。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.4万人次,同比增长145.1%。
人民生活福祉不断改善。财政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72%以上累计管理省州民生项目131257个。城镇新增就业11.4万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75万人。城乡低保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已位居全省前列,并率先将残疾人“两补贴”提高到每月120元。教育、医疗质量资源下沉,公共安全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。
(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何春朱友芳|袁浩然)
WS69086E3EA310C4DEEA5EFD61
https://cn.chinadaily.com.cn/a/202511/03/ws69086e3ea310c4deea5efd61.html
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版权归中国日报网(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使用。再现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,禁止盗用和使用。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