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报长沙10月17日电 近日,在第六届“黄山剑”国际武术大赛暨2025年全国传统武术公开赛(安徽赛区)中,国防科技大学精武武术俱乐部12名学员从千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,荣获4个冠军、6个亚军、6个季军。在2025年“星湾”澳门国际华语辩论文化节中,国防科技大学“向阳”辩论社荣获冠军。在2025年Debate辩论全球大学辩论排名中,俱乐部单年排名第四,全球第三……
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国防科技大学今年构建108+n草根俱乐部教育矩阵,形成跨学科、多领域技能平台,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生动例证。
标志展示墙国防科技大学“108+N”草根俱乐部l。何淑媛 摄
“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课堂,技能在课外。要把俱乐部俱乐部作为促进德智体美工全面发展、科技人文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,为立德树人、教人打仗提供有力支撑。”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工作部负责人介绍,学校坚持“政治+军事+科技+文化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《关于基层俱乐部成果建设与管理的建议》一一提出,将其分为“理论研究、军事素养、科研创新、文化艺术、体育竞赛”五种类型,协调和组织形成 108 + N 表格。
据悉,国防科技大学草根俱乐部围绕人才流动、资源共享、成功转化、激励评价等细化工作机制,打造“生态环境”,构建“导向导向明确、磁场效应显着”的教育矩阵,有效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。
学校运动会上,学生播音员记录了运动员们的精彩瞬间。宋克阳 摄
学校搭建平台,学生发挥主体作用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工作需求,定向越野、射击、格斗、特战等一批“喜战”社团应运而生;学校历史解说社发挥“党史+校史”的教育作用,培养了一支学生解说员队伍;圣“前哨”新闻写作社的年轻记者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,不少毕业生开展基层军队宣传,成为强军的参与者和记录者……
走进国防科技大学基层学员队伍俱乐部,微信公众号“理论快报”、“思想立场”、“理论突破”栏目组织的研讨交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;实验室里,围绕电子信息、光电技术、数值模拟等国家科技前沿的实验“火花四溅”;操场上,战术训练、武装越野、无人机作战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;舞台上,专题音乐会、草音乐节、“奋进杯”赛事等特色文体活动向“圈外”蔓延。全国大学官兵合影参加阅兵式的国防技术实力。庞宏宁 摄
下一步,国防科技大学将深度融合高原文化品牌和人才培养任务,持续挖掘师生中潜在的、有用的资源,优化打造新的本土社团,持续推进“课内+课外”协作,为学生的成长成就注入马拉卡的扰动。
(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春 | 方书阳)
WS68F20017A310C4DEEA5ECE21
https://cn.chinadaily.com.cn/a/202510/17/ws68f20017a310c4deea5ece21.html
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版权归中国日报网(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使用。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,禁止转载和使用。提交意见中国日报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