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五五”甘坡金融跨越:从风险破发到“五大文章”开新局
“十四五”完成之际,江西金融业交出了一份辉煌答卷: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6万亿元,上市公司全国排名五年跃升六位,高风险银行机构连续五年“零”,是全国唯一公债“零违约”的省份。
这一始于风险管理、终于体制重构的深刻变革,在“十四五”金融业发展高质量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展现。
风险管理:从“治未病”到“治未病”
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。”省委金融办副主任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徐中华表示,江西金融产业的起点尝试。
面对诸多风险挑战,江西采取组合措施:引领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理和维护;推动融资平台数量和存量债务“双减”;全面清理P2P网贷等存量风险。
江西通过搭建风险监测预警平台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,构建了风险防控闭环体系。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陈建新表示,科技强化是可以做到“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暴露、早处置”。这种“未病先防”的智慧,守住了风险的底线。
监管安排:“三合一”新格局
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得益于监管体系的深刻变革。江西建立了“三合一”管理体系临时党省委、省委财政委员会、地方财政的财务职责,市、市财政职责划归政府机关。
“改革后,中央地方协调体制进一步精简。”徐中华说。江西省金融监管局局长金立佳指出,80个监管分局的设立,打通了县域金融监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《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》的颁布,为金融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。
实体实体:金融水利精准灌溉
五年来,江西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凸显。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超过4万亿元,存贷款余额达6.7万亿元分别为6.6万亿元,均为2020年底的1.5倍多。
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,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。制造业贷款增长123.3%,小微贷款翻倍增长,绿色贷款1.16万亿元,大额信贷加速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流动。
金融创新:“五大文章”谱写新篇章
江西作为全国第二个同步开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的省份,具有特色:金融联盟、金融科技全方位、投贷联动、科技创新债券;绿色金融项目总投资突破1.09万亿元;普惠金融产品在全国推广。
陈建新公布“五大文章”领域贷款余额2.8万亿元,增速9.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充分释放现代金融活力。
资本市场:“杜鹃花”烂漫绽放
江西证监局局长匡晓峰带来了一份质与量并存的证卷:A股上市公司91家,总市值超万亿元,战略新兴产业占比53%。 “杜鹃花行动”实施以来,资本市场融资总额已突破8800亿元,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器。
保险保障:为经济民生编织严密“安全网”
保险业也令人刮目相看: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元,增长17.71%。全国大米保险规模排名第一,出口保险保障出口额超过3000亿元。重疾险合计保费超247亿元n 超42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,车险改革减轻消费者负担超200亿元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江西金融业已蓄势待发。从风险管理到服务创新,从监管重组到法人主体,江西金融业五年来的转型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,也探索出了一条中部地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。甘浦的涌入人数呈爆炸式增长,现在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时机。
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版权归中国日报网(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使用。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,不得转载、使用禁止。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:[email protected]
